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法院要闻
第四届延安市法院“十佳青年”风采榜(九)
  发布时间:2020-06-09 17:32:52 打印 字号: | |

第四届延安市法院“十佳青年”风采榜

 

【第四届全市法院“十佳青年”风采榜】第九期介绍的是第四届全市法院“十佳青年”、宜川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、审委会委员——胡金江

 

第四届全市法院“十佳青年”、宜川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、审委会委员胡金江


胡金江,男,汉族,1980年11月11日出生,大学本科文化,历任宜川县人民法院书记员、云岩法庭庭长、审委会委员。2015年3月任宜川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、审委会委员至今。2011年5月,荣获青年卫士标兵称号;2012年1月,被授予全省办案标兵称号;2015年11月,被评为全市十佳法官;2016年2月,被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;2017年2月,被评为全市法院办案标兵。

 

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职责

 

当法官替老百姓办案,把公平和正义送到百姓的心坎,是他最纯朴的初心。这种“百姓情结”在他漫长的法官生涯中,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疾苦爱憎的深切关注。他深知虽然每个人的文化层次、生活阅历不同,但人性中追求平等和正义的要求是一样的。一名法官学习贯彻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等教育活动,就是要伸张正义、主持公道。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、每一起案件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。他给自己约法三章:一不轻视所谓的每一起“细小”案件。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,案件再小对当事人都是头等大事。二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当事人。无论他们身居外地还是本地,是附带民事原告人还是被告人,都本着善良和正义适用法律,平等保护和制裁,决不厚此薄彼。三以宽容的态度待人,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尊严、利益和隐私。

 

老百姓有句朴实的话:“要想公道,打个颠倒”。他的门总是敞开的,从不将当事人拒之门外,尽量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。老百姓是最善良、最淳朴的。不到万不得己,不愿意打官司,苦于无奈,才来法院寻求公正。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,他常换位思考,尽量了解理解当事人的苦衷,找到与他们谈话的切入点,避免摩擦。一次,一位当事人对一位刑事审判法官作出的判决结果不满,找他要求将判决收回,重新审理。对此要求,当然不能答应。他耐心解释,告诉解决问题的途径,但当事人就是不接受,临走时,还气哼哼地要求他限期答复。随后两天,他主动多次给当事人打电话,讲明法官判决所依据的法律事实、法律依据,当事人没有料到他会几次主动给自己打电话释法明理,一改前日的态度,并表示自己终于弄明白了这么判的原因,最终服判息诉。

 

渴求知识 夯实业务能力

 

有人问他当法官、当庭长难不难。他说最难的不仅是领导认为你称职,而是离百姓心目中的法官还相差多远。具体到审判工作有两大难点:一是法院独立办案不仅需要法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,还需要有很强的政策水平和协调能力。尤其是在案情复杂、事实疑点和法律难点很多的情况下,常常感到裁判困难。二是法院作出的判决往往不是当事人要求的最终答案。有些案件,当事人希望所有问题法院一揽子解决。但许多问题,因种种原因,又的确是法院解决不了的,这些问题,会使他常常陷入苦闷。

 

我国是成文法国家,特别在社会转型期,立法不可能预见法官遇到的所有案件。法官在法律规定不明确,甚至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,如何做出既符合实际情况,又符合立法原则的公正判决,显得尤为重要。作为一名法官,在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前提下,必须注重法律知识及其他相关社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。否则,当好人民的法官就无从谈起。近三年来,他在繁重的工作中,挤出时间参加省市法院组织的专业培训十余次,并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:能在审判工作中运用新的司法理念研究和解决疑难问题,办出高质量案件。他通过上网、读书看报,及时了解法院工作信息和国家方针政策,刻苦学习,不断实践,在工作上敞开了广阔的空间,提供了广阔的思路,牢牢把握遵循正义和公平的总体方向。

 

公正执法 坚持“铁案”原则

 

他常说,“如果每百件案件办错了一件,看起来是百分之一的误差,但对当事人来说,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。因此,要保证使每一个应受惩罚的罪犯受到惩处,每一个无罪的公民受到法律保护”。2018年,他主审了一起在全县影响很大的涉农诈骗案件,该案案情极其复杂,涉案金额巨大。受理该案后,他发现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数额有出入后,果断向公诉机关提出建议促使其变更起诉,从而使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得以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 

在主审以刘某军等六人恶势力犯罪案件时,他提前介入,配合侦查和公诉机关基本完成了案件的证据审查、事实认定、法律适用等核心工作。在庭审中,重点审查了该案是否存在遗漏罪行及被告人、是否存在“保护伞”等问题,并依法快审快结,严惩了恶势力犯罪,打出了成效。在宜川县阁楼社区公开审理王某某寻衅滋事一案中,他寓教于审,并在庭审结束后,就地宣讲了“扫黑除恶”的相关法律知识,受教育群众达五千余人次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,他巡回审理六次,并坚持在审理结束后就地宣讲,受教育群众达五万余人次,有效的制止了一些潜在的暴力讨债、家庭暴力等不法行为。

 

廉洁自律 坚守职业底线

他始终认为,做法官,首先要做人。和常人一样,他也有自己的亲朋好友、老师、同学。在审理过的案件中,当事人有他的亲戚朋友,也有他的同乡同学,甚至是老领导、老上级,托人情、找关系的事他都遇到过,但他坚持初心抵御住了诱惑,经受住了考验,保持了一个法官的清正廉洁。2019年,县上一位干部因贪污公款被检察院取保候审,起诉到法院。一天晚上,该被告人来到他家拿出万元左右的一沓钞票放在茶几上说:“胡哥,都是熟人,求求你,帮帮忙吧。”他义正辞严地的说:“今天我收了你的钱,给你帮了忙,你今天的结果,就是我明天的下场,你还是收起来,等待法律的公正判决。”被告人只好悻悻地走了;此人后来被依法判处了刑罚。

 

有人问他,有没有同学朋友怨恨他,他的回答是:“有”。但他坚信:只要依法办案,坚持正义,大多数人会理解、信任他。也有人问他,有没有难以推却的人情干扰,他的法宝是:只要心里不贪,就没有推却不了的人情。只要你行的正、立的端,别人对你的要求也就很含蓄。正因为这样,他的同学、朋友常这样说:“千万在案件中别指望他,太实在了”。

 

他生长在黄河之滨,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一次次震撼着他的心灵,他深爱这片热土,凭着对党和人民审判事业的忠诚和挚爱,不断传递着司法的正能量。

来源:延安中院微信公众号


 
来源:延安中院公众号
责任编辑:贺利娜